首页 >> 急诊科 >>内三科科普园地 >>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预防常识
详细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预防常识

中医防病常识:中医防病、治疗也讲究药字。中医认为,中药的作用的实质,主要应含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对疾病的直接治疗。如治疗胃痛胃胀,腰痛浮肿,胸痛心悸,咽喉肿痛等慢性胃炎、肾炎、冠心病心肌缺血、咽炎等造成的病变组织器官的病理损伤和产生的症状表现,解除疾病及病苦;代表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利咽解毒冲剂、胃炎康等。

第二、是综合调整疾病产生过程中所带来的病理生理影响,即调节治疗机体各系统和整体的病理机能状态。如,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过程中表现的眩晕倦怠、抑郁烦躁、心慌失眠、腹胀纳差、口干口苦、大便异常等全身综合现象。这是由于在心脏本身病变基础上形成的心血管系统机能紊乱,以及相关脏器组织受累所出现消化、免疫、精神心理等综合影响。代表药物如天王补心丸、理气舒心片等。

心脑血管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为主,这几类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疗效还是有的。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预防知识

  中医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具有简、便、验、廉和安全、低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且疗效确切。相对于单纯注重人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单靶点、单环节治疗且具有较大毒副作用的西药而言,复方中药所体现出的针对疾病多环节、多靶点发病机制产生的系统调节作用则更具有优势。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除指心脏本身外,其中还包括大脑的一部分功能;脑是元神之府,可见心和脑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成的,在疾病的治疗上,“脑心同治”是有历史渊源的。从西医上讲,大脑位于颅内,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者相距“遥远”,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

首先说心脏,它在循环系统占有重要位置,是生命的动力源,把氧等物质送到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里,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在人体中,两个器官接受的血流量最大,一个是心脏本身,维持心脏自体血液循环的冠状动脉直接发源主动脉根部,可以算是“近水楼台”,所以血流量非常大。第二个是脑,脑在神经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调节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指挥部”,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此脑的血液流量和供应非常丰富,脑仅占人体重量的2%—3%,但是它的血液供应量却占全身血液量的20%。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脑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因果。

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主张没有病的人群盲目地去服用一些药性较强的药方,但一些安全有效近乎食疗的预防方、以药代茶的简易方等可应用。

 1、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2、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3、蒜汁马齿苋:鲜马齿苋30g~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4丹参、田七、山楂三种原料,按照1:2:2的比例研磨混合成粉,用荷叶水送服,每次10克,一日2到3次,这样血脂很容易就降下来了,简单又方便,效果也很好。

5年青宝每日3次、每次1袋,用沸水冲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是因为包含余甘子、山楂等有效成份,临床上早已被证实是最天然的降脂中药,能有效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银杏叶、绞股蓝等有效成份又能帮助保护血管。

6银杏叶内的银杏苦内酯和黄酮甙两者有协同作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在缺氧情况下保护脑和心肌细胞。另外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故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以及脑震荡、脑外伤后遗症等患者均有较为良好的功效,不良反应少见,作为保健药物易为人们接受。

7菊花茶

菊花茶最适合头昏脑涨、目赤肿痛、嗓子疼、肝火旺以及血压高的人喝。菊花有降血压的功效,血压偏低的老人和血压正常的老人,不宜每天都喝菊花茶,可以隔三差五地喝。另外,体质偏寒的人喝菊花茶的时候要放点枸杞,而脾胃虚寒的人只有在苦夏难耐时才可适量饮用。

  中医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具有简、便、验、廉和安全、低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且疗效确切。

 


技术支持: 商友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